在179公里的沪昆高速昌金改扩建项目主线上,70余座各式桥梁蜿蜒穿过广袤绿野。作为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施工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项目的建设成果,昌金改扩建项目围绕“美绿高速”品牌建设要求,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与标准化施工,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致力于将每一座桥梁打造成百年品质工程。
工法改进让桩基施工打下“硬基础”
昌金改扩建工程途经赣西地区,这里素有江西“地质博物馆”之称。位于宜春市袁州区的茅洲袁河大桥主桥墩区处于溶洞发育地区,最长设计桩长44米,桩基施工容易发生塌孔、卡钻、埋锤、漏浆等情况,给桥梁施工带来了较大挑战。其中仅2-1#号墩一根桩基便耗时126天才完成。
由于地形地质情况复杂,在施工过程中,项目建设者经过深入调查和科学分析,采取“一桩一方案”的施工方案,根据桩基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回填片石粘土法、抛黏土加袋装水泥法、灌注砂浆法、下深护筒法及预压浆填充法等多种工法,有效解决了该桥桩基成孔难的技术难题。同时,施工方还引进了多维过滤厢式压滤机、帷幕注浆机等设备,有效地控制了泥浆的漏失和排放,既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又保障了桥梁施工的质量。
袁水大桥改建方式为沿老桥两侧拼宽,桩基施工注浆时孔间串浆控制难,若注浆压力长时间不上升导致浆液流失,容易引起地表隆起等情况,从而引发老桥沉降。为此,该项目邀请专家多方论证,进一步查明老桥桩基下沉原因。施工期间安装监控加强对桥梁的观测,并将新桥左幅2#墩桩基形式改为双排群桩,墩身结构形式不变,以减小对老桥桩基的影响。同时,利用好溶洞的物理隔离和止水帷幕等辅助措施,后续钻孔灌注桩施工时,改冲击成孔为回旋钻工艺成孔。由于调度及时、处置得当,在袁水大桥右幅梁板架设完成时,左幅受溶洞影响的桩基施工也陆续完成,为一阶段的交通导改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技术创新使梁板生产获得“加速度”
昌金改扩建项目沿线桥梁众多,全线需预制梁9148片,工期紧,任务重,制梁压力大。梁片生产过程中,有一工序传统采用后张法对端头锚具进行封锚处理,待封锚水泥浆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压浆作业,施工效率较低,同时受到现场机具设备、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及封锚压浆工艺的影响,极易出现浆液收缩或压浆不饱满的情况,既不能保证端头处良好的外观,同时对预应力梁的压浆质量产生影响。
为此,该项目SSZ2标自主研发了一种一次快速封锚装置,由碗扣型内衬托底、螺栓扣锁以及排气孔组成,利用预制梁大循环智能压浆同步填充封锚装置,不仅实现压浆封锚一次成型,同时有效提升了预制梁压浆饱满度,减少了预制梁封锚压浆施工中易出现的渗水、浆液收缩、压浆不饱满等质量通病问题。
该装置目前已在项目全线预制梁场推广应用,因其实现了封锚及压浆一次成型,减少了端头封锚工序,加快了台座周转速度,每片梁可缩短生产周期0.5—1天,大大提高了预制梁的生产效率。
工艺提升令桥面铺装立下“新标杆”
昌金改扩建项目通过对8条影响桥面铺装钢保质量合格率的末端因素进行逐项分析,发现钢筋网片无保护措施和在梁体浇筑前剪力筋的预埋不符合要求为主要影响因素。
为此,对于钢筋网片无保护措施采用现场临时防护,配合“钢保检测桁架”对浇筑前钢保进行检测。并在安装梁体顶部预埋的剪力筋时,采用统一的标高带,加强设计标高的控制,保证剪力筋与梁体主筋的焊接质量,同时加强后期施工过程保护。经过工艺的改进和提升,使桥面铺装钢保质量合格率从改进前的82.4%提高至94%。
桥下整治装点美绿高速“高颜值”
昌金改扩建项目桥梁施工坚持“有质更有颜”的工作思路,在组织桥梁上部构造施工时,同步开展桥下整治。并把项目建设与便民服务相融合,结合周边居民分布特点和生活需要,利用地形地貌造景,营造自然和谐的路域景观。
在宜春市袁州区南庙河1#特大桥下,鹅卵石小路曲径通幽,小凉亭点缀在绿茵之间,一座集休憩、服务于一体的小型公园呈现在人们眼前。在项目建设中,昌金改扩建项目通过“永临结合”建设农村休闲公园,对乡村道路进行改造修建,把临时便道修建成便民惠民的永久道路。据了解,自项目开工建设以来,昌金改扩建项目已为沿线村镇修建出行便道100余条,共计约60公里,新建及整修便桥15座,既为地方架起了经济发展的联通桥,也架起了陆地和谐的连心桥。
在四新技术的有效推动和建设者匠心的加持下,目前,昌金改扩建工程全线的桥梁下部构造和梁板预制正如火如荼进行,部分桥梁已陆续转入桥面系和防撞墙施工。全线一座座桥梁像一颗颗珍珠一样,散落在赣西的崇山峻岭之间,与路基和老路一起串联起一幅赣西人民奔向美好生活的美丽画卷。(杨秀添、肖扬铭)